武財神趙公明,又稱趙玄壇,其由來可追溯至道教神話,並在民間信仰中成為掌管財源的神明。趙公明原為五方神之一,其形象最早見於晉代的《搜神記》和梁代的《真誥》。在道教中,他被封為正一玄壇元帥,因此也稱為趙元帥。人們相信他能夠保病禳災、主持公道、帶來財運,因此成為備受尊崇的武財神,其信仰也深深根植於中國民間文化之中。
趙公明:從道教神祇到武財神
在中國民間信仰中,財神爺是掌管財富的神明,其地位舉足輕重,而武財神趙公明更是其中最為人熟知的一位。趙公明,又稱趙元帥、趙玄壇,其形象威武,手持黑鞭,騎黑虎,身披黑甲,是道教神話中正一玄壇元帥,掌管財運、招財、驅邪、保平安等職責。趙公明成為武財神的傳說源遠流長,其故事與道教神話、民間信仰以及歷史文化息息相關。
趙公明其名最早見於晉代幹寶的《搜神記》和梁代陶弘景的《真誥》,當時他被視為五方神之一,掌管四方之神。在道教神話中,趙公明是道教正一道的護法神,地位崇高,是道教神祇中重要的財神之一。他被道教尊為「正一玄壇元帥」,並與其他道教神祇組成「五路財神」,分別掌管不同的財運。趙公明作為武財神,其形象威武,象征著財富的強大力量,也代表著對財運的守護和庇佑。
在民間信仰中,趙公明被尊為「武財神」,是人們祈求財運、事業順利、平安吉祥的重要神明。人們常在商鋪、公司、家中供奉趙公明,祈求他保佑生意興隆、財源廣進。趙公明不僅僅是財神,他也是驅邪、保平安的神明,人們也常在遇到困難或危險時,祈求趙公明庇佑,保佑平安順利。
趙公明作為武財神的形象,在中國民間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影響力。他的形象經常出現在各種藝術作品、文學作品中,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。趙公明的故事,也反映了中國民間信仰中對財富的追求和對平安吉祥的渴望,也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神明的敬畏和信仰。
論起財神趙公明之源流
探討財神趙公明的起源,不得不提及琅琊天台山趙公明廟。此廟位於山東省臨沂市,歷史悠久,相傳為中國最早祭祀財神趙公明的廟宇。根據史料記載,琅琊天台山趙公明廟最早可追溯至漢代,其歷史甚至早於秦代終南山趙公明廟。這意味著,琅琊天台山趙公明廟可能更接近姜太公封神之趙公明,而非秦時終南山之趙公明。
為何如此斷言?
- 歷史淵源:琅琊天台山趙公明廟的歷史可追溯至漢代,而終南山趙公明廟則始建於秦代。漢代距姜太公封神時代更近,因此,琅琊天台山趙公明廟的歷史更符合姜太公封神之趙公明。
- 民間傳說:民間流傳著許多關於琅琊天台山趙公明廟的傳說,其中不乏與姜太公封神故事相關的內容。這些傳說雖然缺乏史料佐證,但也從側面反映了當地人對琅琊天台山趙公明廟的認可。
- 文化背景:琅琊地區自古以來就是道教文化的重要發源地,而道教文化與財神信仰有著密切的關係。這也為琅琊天台山趙公明廟的歷史地位提供了文化背景。
當然,上述推論並非否定秦時終南山之趙公明為財神之說。中國地域遼闊,文化發展多元,不同地區可能存在不同的財神信仰。但論起財神趙公明之源流,琅琊天台山趙公明廟的歷史地位不容忽視。它可能承載著更古老、更接近姜太公封神之趙公明的信仰傳承。
武財神趙公明由來. Photos provided by unsplash
趙公明是誰的財神?
雖然在《封神演義》中,姜子牙並沒有明確封趙公明為財神,而是封他為「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」,簡稱「玄壇真君」,掌管迎祥納福、商賈買賣。然而,民間卻將趙公明視為武財神,這與他手下四位神仙的職能密切相關。趙公明麾下有「招寶天尊蕭升」、「納珍天尊曹寶」、「招財使者陳九公」、「利市仙官姚少司」四位神仙,分別掌管「招寶」、「納珍」、「招財」和「利市」,這些職能與財富息息相關,因此民間便將趙公明視為財神,並尊稱為「武財神」。
趙公明作為武財神,不僅僅是商人、商賈的守護神,也深受中國勞動人民的崇拜。在民間信仰中,人們認為趙公明可以保佑生意興隆、財源廣進、平安順遂,因此常在店鋪、公司或家中供奉他的神像,祈求財運亨通、事業順利。趙公明作為武財神,他的形象也與他的職能相呼應,通常以黑面濃須、騎黑虎、一手執銀鞭、一手持元寶的威武形象出現,象徵著財富與守護的力量。他身穿盔甲,手持兵器,代表著驅邪避災、保家護院的職能,展現出強大的力量和威嚴。
除了趙公明之外,民間信仰中還有「文財神」的概念,通常指文昌帝君、比干、范蠡等,他們代表著文運亨通、事業有成。然而,趙公明作為武財神,更受到那些需要強大力量和守護的群體的崇拜,例如商人、商賈、軍人、警察等。他們認為趙公明可以幫助他們克服困難,獲得成功,並守護他們的財富和安全。
趙公明作為武財神的由來,體現了中國民間信仰中對財富和安全的渴望,也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。無論是商賈還是勞動人民,都希望通過供奉財神,祈求財運亨通、平安順遂,實現自己的理想和目標。趙公明的形象和職能,也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力量、威嚴和守護的重視,成為中國民間信仰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標題 | 內容 |
---|---|
封神演義中的封號 | 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(簡稱玄壇真君),掌管迎祥納福、商賈買賣 |
民間信仰中的稱呼 | 武財神 |
手下神仙 | 招寶天尊蕭升、納珍天尊曹寶、招財使者陳九公、利市仙官姚少司 |
職能 | 招寶、納珍、招財、利市 |
崇拜者 | 商人、商賈、勞動人民 |
祈求 | 生意興隆、財源廣進、平安順遂 |
形象 | 黑面濃須、騎黑虎、一手執銀鞭、一手持元寶 |
象徵 | 財富、守護、驅邪避災、保家護院 |
其他財神 | 文財神:文昌帝君、比干、范蠡 |
武財神受到崇拜的原因 | 需要強大力量和守護的群體(商人、商賈、軍人、警察) |
武財神由來體現 | 中國民間信仰中對財富和安全的渴望、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|
趙公明為何被稱為五路財神?
趙公明之所以被稱為五路財神,與其四名部下息息相關。這四位部下分別是「招寶」、「納珍」、「招財」和「利市」,他們各司其職,負責招財納寶,為信徒帶來財運。 因此,趙公明及其四位部下合稱五路財神,象徵著東方、南方、西方、北方與中央五個方位的財運。 這種「五路」的概念,源於中國古代的五行學說,將宇宙萬物劃分為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五種元素,並以五個方位來代表。 趙公明作為五路財神的象徵,代表著財運無處不在,可以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,為信徒帶來豐厚的財富。
除了五路財神的稱號外,趙公明還被尊稱為「武財神」,這與他的神格和職責有關。 趙公明擁有強大的法力,能夠驅雷役電、呼風喚雨,更能為信徒保命解災。 這種強大的力量,使他成為道教的重要護法神,也讓他成為財運的守護神。 因此,趙公明不僅僅是財運的象徵,更代表著人們對平安、富足和幸福生活的嚮往。 他的神像常被供奉在商鋪、公司或家庭中,以祈求財運亨通,並保佑家人平安健康。
趙公明的傳說和信仰,反映了中國民間對財富和幸福的追求。 在古代社會,人們對財富的渴望非常強烈,因為財富代表著生存和發展的保障。 趙公明作為財神,承載了人們對財富的祈求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。 他的故事和信仰,也反映了中國民間信仰的豐富內涵,以及人們對神靈的崇拜和敬畏。
趙公明的正財神地位如何得到中華民族的認同?
趙公明的正財神地位得以鞏固,得到中華民族的廣泛認同,與其在歷史文化中的形象塑造和演變息息相關。 文字記載的趙公明主要見於宗教類書籍,又見於平話、小說、詩歌、劇本(見專節)、圖畫雕塑、辭書及相關著作,擇其要者略述於下。
晉代乾寶的《搜神記》中描寫財神趙公明的形象是後世的底本。書中記載趙公明為“神荼鬱壘之屬”,掌管“驅除疫癘,保佑平安”的神職,並被稱為“黑臉神”。 這是趙公明最早的形象記載,為後世趙公明形象的演變奠定了基礎。
南朝齊梁間道士陶弘景纂集的《真誥》書中,對趙公明的事跡、職責略有擴展。書中記載趙公明為“玄壇元帥”,掌管“驅除邪祟,保佑平安”的神職,並被稱為“黑臉神”。 此書將趙公明與道教信仰結合起來,為其後來的正財神地位奠定了基礎。
隋唐時成書的《三教源流搜神大全》中,對趙公明的形象有所豐富。 寫道:“趙公明得道於終南山,被尊為道家大神,屬威猛將吏。 ……被授正一玄壇元帥……驅雷役電於宇宙,呼風喚雨於乾坤……”。 此書將趙公明與道教的“正一派”結合起來,並賦予其“驅雷役電”的神力,進一步強化了其威猛形象。
元代成書的《武王伐紂平話》,勾畫了趙公明神話傳說的基本輪廓。書中記載趙公明為“金龍如意大王”,是商紂王的守護神,後被姜子牙收服,成為周武王的軍師。 此書將趙公明與歷史人物結合起來,並賦予其“輔佐君王”的政治色彩,為其後來的財神地位奠定了基礎。
明代編纂的《道藏》譜錄和記傳類中,收錄有趙公明的許多資料。這些資料進一步豐富了趙公明的形象,並將其與道教的“正一派”緊密聯繫起來,使其成為道教中重要的神祇之一。
明代成書的《封神演義》中描寫的趙公明的故事,強化和充實了趙公明的形象。書中記載趙公明為“金吒太子”,是截教的護教神,後被姜子牙收服,成為周武王的軍師。 此書將趙公明與道教的“截教”結合起來,並賦予其“神通廣大”的超凡能力,使其成為一個更加豐富、立體的形象。
從以上這些文獻記載可以看出,趙公明的形象在歷史文化中不斷演變,從最初的“驅除疫癘”的神職,到後來的“驅除邪祟”、 “驅雷役電”、 “輔佐君王”的神職,最終成為中華民族廣泛認可的“正財神”。 趙公明的正財神地位,是其在歷史文化中不斷演變和積累的結果,也是中華民族對其神力的認可和崇拜。
武財神趙公明由來結論
武財神趙公明,這位黑臉神明,其形象威武,法力無邊,不僅是道教神話中重要的財神之一,更成為中國民間信仰中備受尊崇的武財神。從晉代《搜神記》中最初的驅除疫癘之神,到後世被道教尊為正一玄壇元帥,再到民間信仰中的財運守護神,趙公明的故事和形象,在歷史長河中不斷演變,最終形成了我們今天所熟知的武財神形象。
探討武財神趙公明由來,不僅能了解其在道教神話中的地位和職責,更能揭開民間信仰中對財神崇拜的深厚文化底蘊。 趙公明的故事,體現了人們對財富的追求、對平安的渴望,以及對神明的敬畏和信仰,也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力量、威嚴和守護的重視。
隨著時代的發展,趙公明的故事和形象依然活躍在人們的生活中,他不僅僅是商賈們祈求財運的守護神,也是廣大民眾心中保佑平安、驅邪避災的守護神。 武財神趙公明的由來,不僅僅是神話故事,更是一段承載著文化和信仰的傳承,它深深地融入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,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武財神趙公明由來 常見問題快速FAQ
為什麼趙公明被稱為「武財神」?
趙公明作為道教正一道的護法神,形象威武,手持黑鞭,騎黑虎,身披黑甲,代表著財富的強大力量和守護。在民間信仰中,人們認為趙公明可以保佑生意興隆、財源廣進、平安順遂,因此被尊為「武財神」,與代表文運亨通的「文財神」相對應。
趙公明與其他財神有什麼關係?
趙公明是道教正一道的護法神,與其他道教神祇組成「五路財神」,分別掌管不同的財運。五路財神分別是:趙公明(正財神)、關公(義財神)、比干(文財神)、范蠡(商財神)、李詭祖(偏財神),每個財神都有其專屬的職能和形象。
如何供奉趙公明?
供奉趙公明通常需要準備香燭、水果、金銀元寶等供品,並在神像前誠心祈求。供奉地點可以是商鋪、公司或家中,祈求財運亨通、事業順利、平安吉祥。需要注意的是,供奉神明需要保持虔誠的心態,並遵守相關的禮儀和禁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