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家將官將首大不同!陣頭文化差異一次搞懂

八家將官將首大不同!陣頭文化差異一次搞懂

「八家將」與「官將首」都是台灣傳統陣頭文化中常見的表演形式,雖然同屬家將,卻有著截然不同的角色定位。八家將是司法類神明的部將,負責驅邪除煞,就像人間的警察;而官將首則屬於陰界神祇的護衛,掌管刑馬,是陰兵陰將的領軍,如同陰界的刑警。兩者在宗教儀式中的作用各有不同,八家將以驅逐邪煞為主,官將首則負責護衛神明並懲罰惡鬼。深入了解八家將與官將首的差異,有助於我們更了解台灣傳統文化的豐富與多元。

可以參考 過年不洗澡的禁忌與傳統:如何正確應對新年習俗

...

從人間警察到陰界刑警:八家將與官將首的起源與角色

台灣傳統陣頭文化中,八家將與官將首都是家將陣頭的代表,但它們卻有著截然不同的起源與角色。八家將,顧名思義,指的是八位神將,他們是司法類神明專屬的部將,負責保護主神執行驅逐邪煞、緝拿惡鬼的任務,地位相當於人間警察。他們通常由文判官、武判官、枷鎖將軍、鞭刑將軍等角色組成,各自負責不同的職責,共同維護人間秩序,驅除邪惡勢力。

官將首,原名為八將首,是家將的首領,相當於陰界中的刑警。他們掌管刑馬的神祇,例如城隍爺、東獄大帝等,是陰兵陰將的領軍,負責護衛主神,驅逐鬼域的邪靈。官將首的隊伍通常由四位神將組成,分別是大將、二將、三將、四將,各自負責不同的任務,共同執行陰間的刑罰與秩序維護。

八家將與官將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宗教信仰和民間傳說。八家將的起源與民間信仰中的「八仙」有關,而官將首則與陰間神祇的信仰密切相關。在傳統的宗教儀式中,八家將與官將首扮演著重要的角色,他們不僅負責驅邪除煞,更象徵著神明的威嚴與力量,為人們帶來平安與福祉。

八家將與官將首的差異,不僅體現在神明屬性和角色定位上,更表現在隊伍成員、表演形式等方面。接下來,我們將深入探討八家將與官將首的差異,以及他們在台灣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地位。

八家將的特色

八家將是台灣家將陣頭中最常見的類型之一,通常由八位神將組成,代表不同的角色,各自擁有獨特的服裝、臉譜、兵器和表演方式。以下將詳細介紹八家將的特色:

  • 臉譜:八家將的臉譜以鮮豔的色彩和誇張的造型呈現,每位神將的臉譜都有其獨特的意義和象徵。例如,文判的臉譜通常以白色為主,代表公正無私;武判的臉譜通常以紅色為主,代表威武勇猛;甘柳的臉譜通常以綠色為主,代表忠誠正直;謝范的臉譜通常以黑色為主,代表嚴肅威嚴;春、夏、秋、冬的臉譜則以不同的顏色和圖案代表四季的變化。
  • 服裝:八家將的服裝以紅色、黑色、金色等顏色為主,並配有盔甲、兵器等裝飾,展現威武的氣勢。例如,文判和武判通常穿著官服,代表他們是神明的文官和武官;甘柳和謝范則穿著戰甲,代表他們是神明的護衛;春、夏、秋、冬則穿著不同的服裝,代表四季的變化。
  • 兵器:八家將的兵器種類繁多,例如刀、劍、斧、鉞、鞭、鐧、弓箭等,每種兵器都有其獨特的用途和象徵。例如,文判通常手持令旗,代表他們有權發號施令;武判通常手持刀劍,代表他們有能力保護神明;甘柳和謝范則手持不同的兵器,代表他們有能力驅邪捉鬼。
  • 表演:八家將的表演通常以武術、舞蹈、音樂等形式呈現,展現神將的英勇和神威。例如,文判和武判通常會表演文武雙全的武術動作;甘柳和謝范則會表演驅邪捉鬼的動作;春、夏、秋、冬則會表演不同的舞蹈動作,代表四季的變化。

八家將的每個神將都有其獨特的特色,他們的服裝、臉譜、兵器和表演方式都經過精心設計,展現了傳統文化的精髓和神將的威嚴。透過觀賞八家將的表演,我們可以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和神明的威嚴,同時也能了解台灣傳統文化的豐富性和多元性。

八家將官將首大不同!陣頭文化差異一次搞懂

八家將 官將首. Photos provided by unsplash

從八將腳到官將首:黃秋水與增損將軍的誕生

官將首的誕生,與黃秋水父子息息相關。黃秋水,這位官將首的創始人,早年便投入八家將的行列,並於大正十四年(1925年)開始擔任綠臉的官將頭。然而,他並未滿足於現有的八家將形式,而是不斷尋求創新與突破。民國34年(1945年),黃秋水擔任地藏庵北管子弟團「俊賢堂」的負責人,並與湖南籍的70軍政戰主任周莊伯少將結識。周莊伯將軍對官將陣法頗有研究,他認為八家將的先鋒官應提升為地藏王菩薩的護法,並將其命名為「增損將軍」。

周莊伯將軍不僅提供了增損將軍的臉譜、符籙、陣勢等資訊,更將象徵點將閱兵的「喊班」儀式傳授給黃秋水父子。他還贈予黃家父子兩面錦旗,一面寫著「增」字,一面寫著「損」字,象徵著增損將軍的雙重身份與力量。黃秋水父子經過數年練習,將周莊伯將軍的理念融入八家將的傳統,捨棄了原有的陣法,並於民國38年(1949年)正式成立官將首團體。黃秋水扮演損將軍,黃觀銘扮演增將軍,這標誌著官將首正式脫離八家將,成為一種獨立的表演藝術形式。

增損將軍的誕生,不僅是官將首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,更代表著台灣傳統文化在時代變遷中的演變與創新。黃秋水父子將傳統八家將的元素與現代理念相結合,創造出獨特的官將首表演形式,不僅保留了傳統文化的精髓,更賦予了官將首新的生命力。增損將軍的形象,也成為官將首的代表性符號,象徵著正義與力量,守護著人們的平安與福祉。

從八將腳到官將首:黃秋水與增損將軍的誕生
時期 人物 事件 影響
大正十四年(1925年) 黃秋水 擔任綠臉官將頭 開始尋求創新突破,為官將首的誕生奠定了基礎
民國34年(1945年) 黃秋水、周莊伯將軍 周莊伯將軍傳授增損將軍的概念、陣法、臉譜、符籙、喊班儀式 增損將軍的概念融入八家將,成為官將首的雛形
民國38年(1949年) 黃秋水、黃觀銘 正式成立官將首團體,黃秋水扮演損將軍,黃觀銘扮演增將軍 官將首正式脫離八家將,成為獨立的表演藝術形式
至今 增損將軍成為官將首的代表性符號,象徵著正義與力量
...

新莊地藏庵:官將首文化的傳承者

官將首和八家將,除了動作陽剛與陰柔的分別外,在步伐亦以傳統戲曲中的「鬼步」為基礎改良,故以踮著腳步方式來走,這是其與八家將一貫的特色。官將首的「鬼步」,源自於傳統戲曲中神鬼角色的步伐,展現出神威與力量,並帶有神秘感。這種步伐需要極高的技巧和訓練,才能完美呈現出官將首的威武氣勢。然而,時下有些藝陣,如有些名為十三太保的藝陣亦用同樣的步伐,但並不代表它們就是官將首,因為官將首的「鬼步」不僅僅是一種步伐,更是一種文化和傳統的象徵。

新莊地藏庵作為官將首的發源地,其所保有的不只是官將首的傳統內涵和意義,並且在儀式上維持傳統,成為台灣官將首文化的重要傳承者。新莊地藏庵的官將首,不僅僅是表演藝術,更是一種信仰和文化的體現。他們以傳統的「鬼步」步伐,以及威武雄壯的扮相,展現出神明的威嚴與力量,也傳承著台灣傳統文化的精髓。新莊地藏庵的官將首,不僅僅是台灣傳統文化的代表,更是一個重要的文化資產,值得我們珍惜和保護。

除了新莊地藏庵之外,台灣各地也都有許多官將首的團體,他們在不同的廟宇祭典中表演,展現出神威,也傳承著台灣傳統文化的精髓。官將首的「鬼步」步伐,不僅僅是一種表演技巧,更是一種文化和傳統的象徵,它代表著台灣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和精神內涵。

高雄振字頭八家將的源頭:高邑振嶽堂

高雄地區的振字頭八家將,其發展脈絡可以追溯到高邑振嶽堂,它是高雄最早的振字頭八家將館。高邑振嶽堂的創立,得益於蘇仁德先生(白猴師)的南傳高雄,而蘇仁德先生本身是來自屏東羅山振憲堂的執事。振憲堂又是屏東東港共善堂家將的分堂,由此可見,高雄振字頭八家將的發展,與屏東東港共善堂家將有著密切的關聯。

高邑振嶽堂的創立時間可以追溯到1960年代,當時蘇仁德先生將屏東羅山振憲堂的八家將文化帶到了高雄,並在高雄建立了振嶽堂。振憲堂本身是屏東東港共善堂家將的分堂,而共善堂家將則可追溯到昭和六年(1931年),由郭榮耀先生自台南白龍庵傳承至東港,並保留了「福州白龍庵五福大帝駕前什家將」的陣名。因此,高雄振字頭八家將的源頭可以追溯到台南白龍庵,並經由屏東東港共善堂家將、屏東羅山振憲堂,最終傳承至高雄高邑振嶽堂。

高邑振嶽堂的創立,不僅僅是將八家將文化傳承至高雄,更重要的是,它為高雄地區的八家將發展奠定了基礎。振嶽堂成為高雄地區振字頭八家將館的母堂,其後各分堂相繼成立,將八家將文化在高雄地區發揚光大。如今,高雄地區的振字頭八家將館,幾乎都是振嶽堂的分堂,這也證明了振嶽堂在高雄八家將發展史上的重要地位。

值得注意的是,高雄振字頭八家將的發展不僅僅是傳承,更融合了高雄在地的文化特色,形成獨具特色的高雄八家將風格。例如,高雄八家將的服裝、妝容、音樂等方面,都融入了高雄在地的文化元素,這也使得高雄八家將文化更加豐富多彩。

總之,高邑振嶽堂是高雄振字頭八家將的源頭,它將屏東東港共善堂家將的八家將文化傳承至高雄,並為高雄地區的八家將發展奠定了基礎。振嶽堂的創立,不僅僅是八家將文化的傳承,更重要的是,它為高雄八家將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,使得高雄八家將文化在高雄地區得以發揚光大。

可以參考 八家將 官將首

八家將 官將首結論

「八家將」與「官將首」都是台灣傳統陣頭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元素,雖然同為家將陣頭,卻有著截然不同的角色定位,各自在宗教儀式中發揮著獨特的魅力。八家將作為司法類神明的部將,負責驅邪除煞,如同人間警察,以其鮮明的臉譜、華麗的服裝和精湛的武術表演,展現出神明的威嚴和力量。而官將首則是陰界神祇的護衛,掌管刑馬,是陰兵陰將的領軍,如同陰界的刑警,其獨特的「鬼步」步伐和威武雄壯的扮相,彰顯出神明的威嚴和力量,同時也帶有神秘感。

深入了解八家將與官將首的差異,有助於我們更全面地理解台灣傳統文化的豐富性和多元性。從起源、角色定位到表演形式,八家將與官將首都具有其獨特的魅力,也體現了台灣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和精神內涵。作為台灣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,八家將與官將首將繼續以其獨特的魅力,在台灣的宗教儀式和文化活動中發光發熱,並吸引更多人了解和欣賞台灣傳統文化的精髓。

八家將 官將首 常見問題快速FAQ

八家將和官將首都叫家將,到底差在哪?

八家將和官將首都屬於家將陣頭,但它們是不同的類型。八家將是司法類神明的部將,負責驅逐邪煞、緝拿惡鬼,如同人間警察;而官將首則是陰界神祇的護衛,掌管刑馬,是陰兵陰將的領軍,如同陰界的刑警。簡單來說,八家將負責人間的秩序,而官將首則負責陰界的秩序。

官將首的「鬼步」為什麼這麼特別?

官將首的「鬼步」源自於傳統戲曲中神鬼角色的步伐,展現出神威與力量,並帶有神秘感。這種步伐需要極高的技巧和訓練,才能完美呈現出官將首的威武氣勢。官將首的「鬼步」不僅僅是一種步伐,更是一種文化和傳統的象徵,代表著台灣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和精神內涵。

新莊地藏庵跟官將首有什麼關係?

新莊地藏庵是官將首的發源地,官將首的創始人黃秋水父子便是地藏庵北管子弟團「俊賢堂」的負責人。新莊地藏庵的官將首,不僅僅是表演藝術,更是一種信仰和文化的體現。他們在廟宇祭典中表演,以傳統的「鬼步」步伐,以及威武雄壯的扮相,展現出神明的威嚴與力量,也傳承著台灣傳統文化的精髓。

個人頭像照片

By 沈尚豐

我是沈尚豐,台灣民俗文化研究所的創辦人。這個網站的設立目的是為了傳承與發揚台灣的豐富民俗文化,並為有興趣了解台灣傳統與信仰的人士提供全面的知識與資源。無論你是對台灣傳統節慶習俗感興趣,還是想深入了解地方故事與信仰禁忌,我都在這裡為你提供最詳盡的資訊。[email protected]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