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知道何時送神嗎?每年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就是送神日,今年(2024年)落在國曆二月三日。這一天,家家戶戶都會祭拜神明,感謝他們一年的庇佑,並祈求他們順利返回天庭。送神日不僅是傳統習俗,更蘊含著人們對神明敬畏與祈福的深切願望,讓您在新年伊始,得到神明的庇佑,順遂平安。

可以參考 鬼月最後一天攻略!2024鬼門關禁忌與拜拜指南

...

送神日的由來與意義

送神日,又稱「天公生」,是中國傳統民俗中重要的節日之一,每年農曆12月24日,即送神日。 2024年為國曆2月3日。 這個日子是為了歡送一年來守護家宅、庇佑百姓的神明返回天庭,向玉皇上帝稟告凡間的善惡事蹟,並祈求來年的平安與順遂。民間傳統習俗認為,大廟的神明及家神(特別是灶神——九天司命真君)必須於此日返回天庭,向玉皇上帝覆旨,並稟告這一年來凡間百姓的善惡言行與值得表揚的忠臣孝子。送神後,仍有接替的神明來坐陣,直到「接神日」後再回去。

送神日的由來,源於古代人們對神明的敬畏與祈求。古人認為,神明是掌管人間吉凶禍福的至高存在,因此每年都會舉行祭祀活動,以祈求神明保佑。而送神日,則是為了感謝神明一年的守護,並祈求神明在返回天庭後,能繼續庇佑人間。送神日也象徵著一年結束,人們藉此機會反省過去,並祈求來年一切順利。

送神日除了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,更蘊含著人們祈求平安、幸福、順遂的深切願望。在這個日子裡,人們會準備豐盛的祭品,並以虔誠的心意向神明祈求保佑。送神日也提醒著人們,要心存善念,行善積德,才能得到神明的庇佑,讓生活更加順遂。

送神日習俗:清屯與神明返天庭

送神日,又稱「清屯」,是台灣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,象徵著神明在一年辛勞後,返回天庭向玉皇大帝稟報人間善惡,並等待來年再下凡人間繼續守護。送神日的習俗,除了表達對神明的感謝與敬意,也蘊含著人們祈求來年平安順遂的期盼。在送神日當天,家家戶戶都會準備豐盛的供品,並舉行簡單的儀式,將神明送回天庭,祈求神明保佑來年風調雨順、闔家平安。

送神日的習俗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步驟:

  • 準備供品:送神日當天,家家戶戶都會準備豐盛的供品,以感謝神明一年的守護。常見的供品包括:
    • 三牲:豬肉、雞肉、魚肉,象徵著豐收與富足。
    • 水果:蘋果、橘子、香蕉、梨子等,象徵著吉祥如意。
    • 糕點:發糕、年糕、湯圓等,象徵著團圓與喜慶。
    • 酒:象徵著敬意與祝福。
    • 香燭:象徵著誠意與祈求。
    • 紙錢:象徵著酬謝與送別。
  • 祭拜神明:在送神日當天,家家戶戶都會在神明廳或神桌前,擺放供品,並焚香點燭,向神明祈求保佑。祭拜時,需誠心誠意,並向神明說明感謝與祈求事項。
  • 送神:在送神日晚上,家家戶戶會將神明桌上的供品收好,並將神明牌位或神像移至門口或陽台,並焚燒紙錢,象徵著將神明送回天庭。送神時,需注意以下事項:
    • 時間:一般來說,送神時間是在晚上,但各地習俗略有不同,建議參考當地習俗。
    • 方向:送神時,應面向北方,因為北方是天庭的方向。
    • 焚燒紙錢:焚燒紙錢時,需注意安全,避免火災發生。
  • 清屯:送神日之後,家家戶戶都會進行「清屯」,也就是將家中打掃乾淨,迎接新的一年。清屯象徵著清除舊有的晦氣,迎接新年的好運。

送神日是台灣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,除了表達對神明的感謝與敬意,也蘊含著人們祈求來年平安順遂的期盼。透過了解送神日的習俗,我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台灣傳統文化的內涵,並將其融入現代生活,延續傳統文化精神。

何時送神?完整指南助你祈求神佑

何時送神. Photos provided by unsplash

送神儀式與文化內涵

「送神」儀式不僅僅是送走神明,更蘊含著深刻的文化內涵,反映了中華文化中人神互動的哲學觀。 「玉皇大帝」掌管三界天眾神佛生靈,祂的弟弟「灶王爺」是掌管人間煙火,而眾神佛掌管職司各有不同職權,當凡人焚香送神回天庭時,當然是由「灶王爺」帶領回天庭,眾神佛一一稟告「玉皇大帝」,這一年來考察凡間的是非。所以當您「送神」一切儀式做得盡善盡美時,神佛就會在「玉皇大帝」前美言說好話,得到「玉皇大帝」的賜福,肯定決定明年一整年的好運。所以「送神」又稱「清囤」或「清屯」,一般指的是送「灶神」,「灶神」又稱「司命真君」、「灶君」、「灶王爺」、「護宅天尊」。

透過追蹤風傳媒,「送神」愈早愈好,「接神」愈晚愈好,農曆十二月廿四日〈國曆112年2月3日〉「送神」,因此,清早上香「送神」,並焚燒甲馬、壽金,以便諸神乘煙火早刻上天。習俗上,諸神神位平日不便輕易移動及清潔,因此在送神之後,趁此機會,可以將神位擦拭乾淨,並將神桌整理一番,以示對神明的敬重。同時,也象徵著告別過去,迎接新的一年。

「送神」儀式也體現了中華文化中「敬天畏神」的傳統信仰。古人認為,神明掌管著人間的吉凶禍福,因此人們透過「送神」儀式,表達對神明的敬意,祈求神明保佑來年平安順遂。同時,也藉此反省過去一年的行為,期許在新的一年能行善積德,得到神明的庇佑。

「送神」儀式不僅僅是宗教儀式,更是一種文化活動,它承載著中華文化的傳統智慧和生活哲學。透過參與「送神」儀式,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華文化的內涵,並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。

送神儀式與文化內涵
項目 說明
儀式目的 送走神明,並祈求神明保佑來年平安順遂。
送神時間 農曆十二月廿四日
送神儀式
  • 清早上香送神。
  • 焚燒甲馬、壽金。
  • 擦拭神位,整理神桌。
送神對象
  • 玉皇大帝:掌管三界天眾神佛生靈。
  • 灶王爺:掌管人間煙火。
  • 其他眾神佛:各有不同職權。
文化內涵
  • 人神互動的哲學觀。
  • 敬天畏神。
  • 反省過去,期許未來。
  • 告別過去,迎接新的一年。
...

送神日祭祀家神有哪些說法?

送神日祭祀家神,是表達對神明一年來守護的感謝,也是祈求來年平安順遂的傳統儀式。隨著時代變遷,送神日祭祀家神的說法也出現了一些變化,以下整理出常見的幾種說法,供您參考:

1. 傳統說法:

傳統上,送神日祭祀家神,需要準備完整的供品,包括香、燭、金紙、水果、酒、茶等。祭拜時需誠心誠意,並依照傳統儀式進行。祭拜完畢後,將金紙燒化,並將供品撤下。

2. 簡化說法:

現代人生活忙碌,許多人會選擇簡化送神儀式。例如,只準備三牲、水果、茶等簡單供品,並以香燭祭拜。祭拜時,可以簡單向神明表達感謝和祈求,並將金紙燒化。

3. 心誠則靈:

無論採用何種方式祭拜,最重要的還是心誠則靈。只要懷著感恩的心,誠心誠意地向神明表達感謝和祈求,神明都會感受到您的心意。

4. 不同地區的說法:

不同地區的送神儀式可能略有差異,例如,有些地區會在送神日祭拜土地公,有些地區則會祭拜祖先。建議您向當地長輩或廟宇詢問,了解當地的傳統習俗。

5. 尊重個人信仰:

送神儀式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,但並非強制性的。如果您沒有信仰或不習慣進行宗教儀式,可以選擇不進行送神。重要的是,尊重個人信仰和選擇。

總之,送神日祭祀家神的方式有很多種,您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和信仰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。無論您選擇哪種方式,都要懷著感恩的心,誠心誠意地向神明表達感謝和祈求,相信神明都會感受到您的心意。

送神日的5大習俗. 2.祭拜流程

送神日祭拜流程大致如下:

  1. 準備:
    • 將供品擺放在神明桌上,並點燃蠟燭。
    • 準備三柱香,點燃後插在香爐中。
    • 準備紙錢,待香燃燒至三分之二時,即可燒化。
  2. 祭拜:
    • 雙手合十,誠心向神明祈求保佑,感謝神明一年來的庇佑,並祈求新的一年平安順遂。
    • 可向神明稟告家中大小事,祈求神明繼續庇佑。
    • 若有需要特別祈求的事項,可以誠心向神明祈求,並許下願望。
  3. 送神:
    • 待香燒完後,將紙錢燒化,並將供品收起來。
    • 將神明桌上的供品收好,並將神明桌擦拭乾淨。
    • 可將神明桌上的神像蓋上紅布,表示神明已經回天庭。
  4. 送神飯:
    • 送神飯是送神日的重要習俗之一,通常會準備簡單的飯菜,例如:白飯、湯、菜等。
    • 送神飯的用意是讓神明在回天庭的路上可以享用,並感謝神明一年來的庇佑。
    • 送神飯通常會放在神明桌前,或是放在門口,讓神明可以取用。
  5. 送神衣:
    • 送神衣是送神日另一個重要的習俗,通常會準備一些舊衣服,或是新衣服,用來送給神明。
    • 送神衣的用意是讓神明在回天庭的路上可以穿著,並感謝神明一年來的庇佑。
    • 送神衣通常會放在神明桌前,或是放在門口,讓神明可以取用。

送神日祭拜流程看似繁瑣,但其實只要用心準備,並以誠心祈求,就能順利完成送神儀式,祈求神明保佑,迎接新的一年。

可以參考 何時送神

何時送神結論

了解「何時送神」是開啟傳統習俗大門的鑰匙,每年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就是送神日,也是家家戶戶歡送神明返回天庭的日子。這個日子不僅僅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,更蘊含著人們對神明敬畏與祈福的深切願望,希望藉此祈求神明在新的一年繼續庇佑,讓生活更加順遂。

希望本文能幫助您更深入地了解送神日的文化背景、習俗、意義,並協助您在這個重要的節日裡,以最虔誠的態度祈求神明的庇佑,為您和家人帶來平安與幸福。

何時送神 常見問題快速FAQ

送神日是哪一天?

送神日是每年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,也就是俗稱的「天公生」。 2024年為國曆2月3日。

送神日一定要祭拜嗎?

送神日祭拜是傳統習俗,主要目的是感謝神明一年來的庇佑,並祈求來年平安順遂。 您可以根據個人信仰和時間安排決定是否祭拜。

送神日除了祭拜家神,還有其他禁忌嗎?

送神日除了祭拜家神外,還有一些禁忌需要注意,例如:忌諱觸犯神明、忌諱使用不敬語言、忌諱不潔行為等。建議您參考當地習俗,或向長輩詢問,避免因不慎而觸犯神明。

個人頭像照片

By 沈尚豐

我是沈尚豐,台灣民俗文化研究所的創辦人。這個網站的設立目的是為了傳承與發揚台灣的豐富民俗文化,並為有興趣了解台灣傳統與信仰的人士提供全面的知識與資源。無論你是對台灣傳統節慶習俗感興趣,還是想深入了解地方故事與信仰禁忌,我都在這裡為你提供最詳盡的資訊。[email protected]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